“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,我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。”今天(3月5日)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,去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%,“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基本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,我国经济展现出坚强韧性。”
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部分,报告指出,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%左右,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,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。
如何看待5%左右的GDP增长目标?去年全球通胀高企,今年情况怎么样,会不会向国内传导?大家的钱袋子会缩水吗?稳物价的信心来自哪里?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关键在哪?就上述问题,南都记者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杨宜勇。
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杨宜勇。
南都对话:
谈GDP增长5%左右
是努力一下才能够得着的目标
南都: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%,与年初设定增长5.5%的目标有较大差距。今年设定了增长5%左右的目标,您怎么看?其实现是否有压力?
杨宜勇:今年设定增长5%左右的目标,与去年设定增长5.5%的目标的确有一定的差距,主要是世界经济进一步走低,外部环境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。日前世界银行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去年6月份的增长3.0%下调至增长1.7%,这是近30年来第三低的增速。
考虑到2023年中国出口可能出现负增长,今年设定增长5%左右的目标,是努力一下才能够得着的目标,压力肯定是有的,但不是很大。这个努力主要集中体现在畅通国内大循环,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上面。与此同时,也与疫情防控顺利转段这个大背景密不可分,中国经济内部增长的环境更好了。世界银行预测2023年,发达经济体的增幅将从2022年的2.5%降至0.5%,因此中国5%的经济增长速度是非常不俗的表现。
今年政府工作,稳中求进是总基调。我们既要深化“稳”的内涵,又要升华“进”的内容。2023年稳,就是经济增长速度要稳在5%左右,与此同时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,保持就业水平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,从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。
市民在山东省烟台市红利市场买菜。 新华社发
谈CPI涨幅3%左右
不搞大水漫灌确保钱袋子不缩水
南都: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上涨2%,过去5年年均上涨2.1%,这是个什么样的概念?有观点说,CPI在2%左右是金标准?您怎么看?
杨宜勇:通货膨胀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,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,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,导致货币贬值,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。相对于通货膨胀3%的“银标准”而言,中国过去5年居民价格消费年均上涨2.1%,的确是“金标准”。
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,仅仅2022年一年,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8.6%,德国通货膨胀率也升至创纪录的7.9%,英国更是高过美国。因此毫无疑问,中国过去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上涨2.1%的确来之不易。
南都:去年全球通胀高企,今年情况怎样,高通胀会不会向国内传导?大家钱袋子会不会缩水?如何稳物价,信心来源于哪里?
杨宜勇: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的全球通货膨胀率为6.6%。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把2023年物价上涨控制在3%左右,这个数字表明,中国不仅是一个对世界非常负责任的大国,而且对内是一个对老百姓非常负责任的政府。
稳物价的信心来自多管齐下的综合施策。一方面,我们努力管控大宗商品物价上涨,大大削弱了世界高通胀向国内传导的幅度;另一方面,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,确保国内物资供应充足,从而我们有能力确保大家钱袋子不会缩水。
日前,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全国价格工作视频会议,会议特别强调,2023年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以稳物价为重点,强化市场保供稳价、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、规范价格和收费行为,突出问题导向、责任导向、速度导向、超前导向、细节导向、作风导向,推动价格工作迈上新台阶,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色路夜市,市民在购买小吃。 新华社发
谈恢复和扩大消费
经济好,消费就是有源之水
南都:报告中提到,疫情发生前,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。而这两年出现了需求不足甚至消费收缩的情况。如何支持消费?消费还有可能回归到“主要拉动力”吗?
杨宜勇:从国民经济的循环过程来看,搞活内部大循环,离不开促进消费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,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,这是实现生产再循环的关键。一方面,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。另一方面,要稳定大宗消费,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。经济好,消费就是有源之水;消费好,经济循环就更加畅通。只要上下齐心,一起努力,消费一定能回归到经济增长的“主要拉动力”。
消费与人民幸福生活的品质密切相关,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全国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。过去几年,促消费的思路主要是通过减税降费来保住市场主体,从而保就业,增加居民收入,进而保消费。一方面,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也是最终环节。另一方面,消费是长期收入的函数,顾名思义消费的增长以收入的增长为基本前提。市场主体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推手。市场主体有活力,就业岗位才会有保障。劳动报酬是居民收入来源的主渠道,经济增长5%居民收入就会增长5%。收入增长了,终端消费就会相应增加。劳动者既是合格的生产者,也要做合格的消费者。
谈促消费
关键是确保居民月收入增长能立竿见影
南都:今年以来,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促消费政策。与此同时,也有民众反馈之前受疫情影响,已经消费不动了,如何去应对和破解这个局面?
杨宜勇:当前,我国居民扩大消费存在一些环境制约:一是从供给侧看,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,群众个性化、多样化消费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,老百姓的消费也在升级,陈旧的消费品需要功能更新。
二是从需求侧看,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,加之受疫情影响,老百姓收入增长放缓、预期下降,不敢消费、不便消费。恢复和扩大消费,2023年必须下力气化解这些难题,关键是建立理性收入增长预期、确保老百姓的月收入增长能够立竿见影。总而言之,应对和破解这个局面,首先必须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。其次必须支持增加适销对路商品供给,让老百姓乐于消费。最后必须促进销售渠道和物流畅通,让老百姓方便消费。
初步预计,今年一季度能够实现经济开门红,二季度会比一季度更好。因此,大家不能袖手旁观,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,才能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。